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中心人民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导师 -> 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中心人民医院) -> 正文

杨俊

信息来源:李志芳 发布日期:2020-06-04 点击量:

杨俊,男,1962年出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宜昌市中心人民医公司党委书记,湖北省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缺血性心脑疾病转化医学宜昌市重点实验室主任、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入选为“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并获得医院服务改革创新人物奖,同年湖北省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4年成为“湖北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导师”,2015年获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经理•杰出业绩奖,2018年被评为中国医院协会优秀医院经理。担任《巴楚医学》主编、《中国医院管理》杂志全国理事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地市级医院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医学会二十二届理事会理事、湖北省微循环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心血管病学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宜昌市心血管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宜昌市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担任《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Hypertension Research》、《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s》、《Afric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Research》等SCI源期刊审稿人,《心脏杂志》编委、《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常务编委。主要从事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60篇,主编和参编各类医学专著6本,获批国家专利4项。各类科研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宜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科技支撑项目1项,省卫计委项目2项,参与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H型高血压精准医学项目”和多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研究方向:心肌细胞损伤与修复

【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miR-327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81670333)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因转染RP105抑制TLR4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81170133)

3. 湖北省卫计委科研项目“慢病毒介导靶向CBP基因siRNA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WJ2015MB180)

4. 湖北省科技厅支撑计划(研发与示范类)“慢病毒介导靶向TLR4基因siRN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重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BKA340)

5. 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项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防治研究”(项目编号:鄂卫生计生发[2013]4号)

参与科研项目

1.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专项“基于组学特征谱的H型高血压卒中分子分型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0903100)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miR-22靶向调控CBP基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多重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81200088)

3.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阿托伐他汀抑制HMGB1/TLR4信号活化对血管重构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项目编号:2011CDB179)

【获奖情况】

1. miR-22靶向调控CBP基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多重保护效应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

2. RP105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多重保护效应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

3. 缺血再灌注心肌Toll样受体4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

4. 蛋白酶活化受体-2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5年

5. HMGB1介导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机制及防治策略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年

6. miR-22靶向调控CBP基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多重保护作用及机制

宜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

7. RP105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多重保护作用及机制

宜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

8. HMGB1介导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分子机制及他汀药物的干预效果

宜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

9. 蛋白酶活化受体-2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研究

宜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

10. 欣维宁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宜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

11. 危险因素警示方法在医疗行为风险控制中的路径研究

宜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年

12. 白花蛇草乙醇提取物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逆转肺癌A549/DDP细胞耐药性的研究

宜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年

13. 腺苷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宜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

14.尼古丁对缺血心脏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

宜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

15.同时行平板运动、QT间期离散度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研究

宜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

16.用永久起搏器改装的临时起搏器及试起搏对判断电极位置的临床运用

宜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

【代表性论文】

1. Li Q,Yang J, Zhang J, Liu XW, Yang CJ, Fan ZX, Wang HB, Yang Y, Zheng T, Yang J, et al. Inhibition of microRNA-327 ameliorates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nduced cardiomyocytes apoptosis through targeting apoptosis repressor with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J Cell Physio. 2020; 235(4): 3753-3767.

2. Yang C, Fan Z,Yang J.Urgent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ole of aspiri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Int J Cardiol. 2020.

3. Li Q,Yang J, Zhang J, Yang C, Fan Z, Yang Y, Zheng T, Yang J.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Glucose-Insulin-Potassium Therap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n-Pump Cardiac Surgery: A Meta-Analysis.Heart Surg Forum 2020;23:E063-E069.

4. Yang C, Fan Z,Yang J. m(6)A modification of LncRNA MALAT1: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t J Cardiol. 2019.

5. Zheng T,Yang J, Yang J. The role of remote ischemic perconditioning beyo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size reduction. Int J Cardiol. 2019; 293:55.

6. Yang Y,Yang J, Liu XW, Ding JW, Li S, Guo X, Yang CJ, Fan ZX,Wang HB, Li Q, Wang HM, Yang J. Down-Regulation of miR-327 Alleviates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Myocardial Damage by Targeting RP105.Cell Physiol Biochem 2018;49:1049-1063.Down-Regulation of miR-327 Alleviates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Myocardial Damage by Targeting RP105.Cell PhysiolBiochem 2018;49:1049-1063.

7. Yang Y,Yang J, Liu XW, Ding JW, Li S,Guo X, Yang CJ, Fan ZX, Wang HB, Li Q, Wang HM, Yang J. RP105 alleviates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via inhibiting TLR4/TRIF signaling pathways. Int J Mol Med. 2018; 41(6):3287-3295.

8. Huang WL,YangJ, Yang J, Wang HB, Yang CJ, Yang Y。Vitamin D and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Hellenic J Cardiol. 2018; 59(2): 72-77.

9. Li Q, Fan ZX, Yang Y,Yang J. Ethyl pyruvate: A promising feasible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myocardial 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under both normoglycemia and hyperglycemia. Int J Cardiol. 2018; 265:38.

10. Li X,Yang J, Yang J, Dong W, Li S, Wu H, Li L. RP105 protects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via suppressing TLR4 signaling pathways in rat model. Exp Mol Pathol. 2016; 100(2):281-286.

11. Yang J, Chen L, Ding J, Fan Z, Li S, Wu H, Zhang J, Yang C, Wang H, Zeng P,Yang J.MicroRNA-24 inhibits high glucose-induc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by targeting HMGB1.Gene.2016; 586(2): 268-73.

12. Yang J, Chen L, Ding J, Zhang J, Fan Z, Yang C, Yu Q,Yang J.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miRNA-22 on hypoxia/reoxygenation induced cardiomyocyte injury in neonatal rats .Gene. 2016; 579(1): 17-22.

13. Wang HB,Zeng P,Yang J ,Yang J,Liu XW.Paclitaxel-eluting stents versus sirolimus-eluting stent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undergoing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Intern Emerg Med. 2016; 11(7): 1005-13.

14.Yang J, Guo X, Yang J, Ding JW, Li S, Yang R, Fan ZX, Yang CJ.RP105 protects againstapoptosis in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myocardial damage in rats by suppressing TLR4-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s. Cell Physiol Biochem. 2015; 36(6): 2137-2148.

15. Yang CJ,Yang J, Yang J, Fan ZX. DPP-4 inhibitors: A promising feasible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nt J Cardiol.2015; 201: 253-254.

【代表性专利】

1.复方鹿角霜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发明专利2014年

2.一种可移动的胸穿椅装置实用新型专利2015年

3.脚踏式呼吸囊实用新型专利2015年

4.一种活动式血压测量优化病床实用新型专利2014年

【代表性专著教材】

1.临床护理风险防范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著作

2.临床基本技能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教材

3.心电监护实用指南武汉出版社2012年著作

上一条: 叶红

下一条: 许新华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bat365体育中文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正版平台|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