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与炎症损伤研究所由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于2017年1月批准成立。主要致力于国家或区域重要病原微生物及慢性炎症的持续性感染与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结合区位优势,研究鄂西特色中草药抗炎症免疫性疾病及慢性炎症与损伤的作用及机制;利用基因改造、增强和调节关键分子的表达等技术方法进行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和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性实践,从而完善并提升新型抗慢性炎症损伤的天然产物或者小分子化合物的大规模高效筛选平台,从事新型的药物设计、研制及新型免疫佐剂的开发。
本研究所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 以分枝杆菌为代表的重要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与逆转调控。病原微生物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病原菌感染,目前仍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深入阐明以重要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鉴定新的抗生素靶点,开发新的药物和疫苗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慢性持续性感染的机制及新预防策略的研究。目前,持续性感染已经成为生物医学与公共卫生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由于持续性感染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感染,较难治愈,可引起慢性炎症,甚至发展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以及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持续性感染患者需长期用药,是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因部分持续性感染的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可持续排出病原体,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持续性感染相关机制和防治策略的研究已成为传染(感染性)疾病及难治愈的重大疾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3)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感染、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慢性炎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该方向通过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筛选三峡地区周边天然产物或者小分子化合物,开发具有免疫促进和免疫抑制功能的药用植物和道地药材及小分子化合物,研究其影响免疫调节的具体环节及作用机制,将其应用于抗感染、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抗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并进一步提取和分离有效成分研制新的免疫调节剂。
研究所现有博士12名,教授3名、主任医师3名,副教授6名,副主任医师3名,讲师4名,技术人员3名,研究生40余名。拥有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感染研究所需的各种仪器和设备。近五年来,本实验室研究人员承担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项目并取得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共发表SCI及核心期刊研究论文306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3项。近三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及厅局级科研项目19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11项。
实验条件:
实验室现有建筑面积300 m2;建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按功能划分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分子免疫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实验室具备较完善的硬件设施,包括荧光定量PCR仪、梯度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小型离心机、生物安全柜、洁净工作台、各种生化培养箱、高压灭菌器、酶标仪、倒置显微镱、图像分析仪、液氮灌、纯水仪、超声乳化仪、各种规格振荡仪、各种规格水浴锅、超低温冰箱、磁珠分选仪、垂直电泳及水平电泳设备、干燥箱及各种微量移液器等。
实验室房间及部分实验仪器照片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