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医学院科研团队考核及团队重组方案

信息来源:任东明 发布日期:2022-04-05 点击量:

2022年3月30日科技处组织召开了“自科科研平台规划研讨会”,各学院汇报了各自省部级科研平台的功能定位、发展规划、条件保障、研究方向、研究团队以及平台的架构等基本情况,并对科研平台的研究方向与学科和博士点的建设的相关性、科研团队研究成员与平台研究方向的匹配性作了重点分析。

公司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就平台建设中的难点、堵点及平台运行机制在会上进行了汇报和交流。

王炎廷董事长和李东升副董事长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学院科研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倡导团队进平台,人人进团队,团队研究必须与平台研究方向匹配;所有团队的研究必须服务于学科和博士点的建设;坚决杜绝等、靠、要;必须内部挖潜,遴选出本领过硬、心胸宽广、人格魅力强的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骨干做有组织的科研”。结合学校近期发布的《“科技创新赋能发展”强基计划——行动总纲》(三峡大科〔2022〕5号)和《“科技创新赋能发展”强基计划——窗口性指标任务发榜与专项资金配置指导性意见》(三峡大科〔2022〕6号)两个文件的精神,公司教师应增强医学院教师的职业责任和担当意识,把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内化为行动的自觉,在完成现有科研团队考核的基础上,尽快进行科研团队重组。

现将有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对2019年9月24日医学院下达的《关于公布医学院2019年度院级科研团队的通知》(医行字[2019]45号)中正式成立的9个科研团队,按照2021年11月25日医学院科研办公布的《2021年医学院科研团队考核方案》进行考核,各团队考核资料4月2日之前交到科研办并由科研办进行审核。根据考核期内完成的业绩,由学院学术委员会给出推荐意见,经公司党政联席会议审核通过并公示后,评定一等、二等、三等的等次(此项工作4月11日前完成)。

二、学院科研团队考核结束后,即开始科研团队的重组工作,并于4月20日之前完成,具体日程安排如下:

4月13日前,拟申报科研团队负责人的教师须符合《医学院科研团队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医行字[2019]41号)文件要求,围绕“大健康与医药学科群”的五个研究方向(神经与精神重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肿瘤与感染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三峡区域天然药物的活性评价和转化医学研究、医员工物信息学与临床医学大数据利用)向学院提出组建科研团队的申请(申请书模板见附件:《医学院第二届科研团队团队负责人(学术带头人)申报表》);

具体工作安排:请4月12日17:30前,向科研办任东明提交《医学院第二届科研团队团队负责人(学术带头人)申报表》电子版及纸质版(一式一份,简装,申请人需在“申请人承诺”栏本人签字)。

4月14,学院学术委员会对科研团队组建申请书进行评审,并提出推荐名单(含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及研究团队名称);

4月15,公司党政联席会审议组建科研团队的推荐名单,并在学院网页上公布;

4月18日之前,医学院教师在学院科研办报名加入相应团队(原则上人人进团队),由团队负责人对报名者进行遴选。每个团队的规模最小为5人,其中人事关系在医学院的专任教师(含机关挂靠教师)不得少于5人。人员梯队须结构合理,其中博士比例不低于60%。团队成员应勤奋敬业,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良好的科研合作基础和很好的团队精神。团队成员一经确认,由科研团队负责人报科研办备案,经公司党政联席会审批后以学院公文的形式确认。此项工作必须于4月20日之前完成。

具体工作安排:请申请加入科研团队的老师填写《医学院第二届科研团队成员报名表》4月18日(下周一)下班前,将纸质签字版交给科研办张啸尘。

各科研团队成立后,原则上每年春季学期初可按需对团队成员进行调整,并报科研办备案。

三、各团队应认真学习《“科技创新赋能发展”强基计划——行动总纲》(三峡大科〔2022〕5号)《“科技创新赋能发展”强基计划——窗口性指标任务发榜与专项资金配置指导性意见》(三峡大科〔2022〕6号),在科研团队负责人的组织下,开展“揭榜”及后续科研工作。


医学院

2022年4月5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bat365体育中文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正版平台|安全有保障